青青河畔草 綿綿思遠道,《青青河畔草》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青青河畔草 綿綿思遠道,《青青河畔草》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綿綿思遠道全詩,以及青青河畔草 綿綿思遠道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出自於漢樂府誰的詩下?蔡邕?標題是什麽
  • 青青河畔草,悠悠思遠道。是蔡文姬的父親的詩嗎?全詩呢?
  • 《青青河畔草》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在整首詩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麽?
  • 請問“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什麽意思?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采用了什麽表現手法

Q1:“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出自於漢樂府誰的詩下?蔡邕?標題是什麽

飲馬長城窟行

【漢】漢無名氏

青青河畔草,

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

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

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

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

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

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

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

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

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

下言長相憶。

【注釋】: 無

【小傳】: 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漢無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後人

多疑其不確)。非一時一人所為,一般認為大都出於東漢末年。南朝梁蕭統合為一

組,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內容多寫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人

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

動真切,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

Q2:青青河畔草,悠悠思遠道。是蔡文姬的父親的詩嗎?全詩呢?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賞析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①。

遠道不可思②,宿昔夢見之③。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④。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⑤。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⑥。

入門各自媚⑦,誰肯相為言⑧!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⑨。

呼兒烹鯉魚⑩,中有尺素書⑾。

長跪讀素書⑿,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⒀,下言長相憶⒁。

http://tang.bbs.pepo.cn/page/bbs/pages/bbstopic/getTopicById.aspx?id=445669

Q3:《青青河畔草》古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青青河畔草》古詩原文


青青河畔草


佚名⠣€”兩漢〕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注釋


鬱鬱:茂盛的樣子。

盈盈:形容舉止、儀態美好。

皎皎:皎潔,潔白。

牖(y璵):古建築中室與堂之間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內的次序是門、庭、堂、室。進了門是庭,庭後是堂,堂後是室。室門叫“戶”,室和堂之間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麵還有一個窗子叫“向”。上古的“窗”專指在屋頂上的天窗,開在牆壁上的窗叫“牖”,後泛指窗。

娥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

倡家:古代指從事音樂歌舞的樂人。

蕩子:即“遊子”,辭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




《青青河畔草》古詩翻譯


河邊青青的草地,園裏茂盛的柳樹。在樓上那位儀態優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潔白的肌膚可比明月。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纖細的手指。從前她曾是青樓歌舞女子,而今成了喜歡在外遊蕩的遊俠妻子。在外遊蕩的丈夫還沒回來,在這空蕩蕩的屋子裏,實在是難以獨自忍受一個人的寂寞,怎堪獨守!


創作背景


此詩是代思婦設想的閨怨之作,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有多種說法。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複製係統,找不到“古詩”早於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木齋提出《古詩十九首》及建安詩歌的重要組成大部分詩作是曹植之作。




《青青河畔草》古詩賞析


 此詩運用了第三人稱的寫法,寫出了少婦渴望愛情,渴望夫妻相依相偎,甚至舉案齊眉的平凡生活。此詩結構直中有婉,虛實相映;描寫細膩,突出細節;運用疊詞,富有情韻。


此詩敘述的是一個生活片斷,大致描述如下:女主人公獨立樓頭,體態盈盈,如臨風憑虛;她倚窗當軒,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輕雲中的明月;她紅妝豔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纖纖雙手,扶著窗欞,在久久地引頸遠望:她望見了園林河畔,草色青青,綿綿延延,伸向遠方。“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欲何之,宿昔夢見之”(《古詩》),原來她的目光,正隨著草色,追蹤著遠行人往日的足跡;她望見了園中那株鬱鬱蔥蔥的垂柳,她曾經從這株樹上折枝相贈,希望柳絲兒,能“留”住遠行人的心兒。原來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著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歸於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撥弄。她,一個倡家女,好不容易掙脫了歡場淚歌的羈絆,找到了愜心的郎君,希望過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造化竟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遠行的蕩子,為何還不歸來,這冰涼的空床,叫我如何獨守!”


此詩寫的就是這樣一個重演過無數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斷,用的也隻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章法、“秀才說家常話”(謝榛語)式的平凡語言;然而韻味卻不平凡。能於平凡中見出不平凡的境界來,就是此詩——也是《古詩十九首》——那後人刻意雕鐫所不能到的精妙。


這首詩其實就是一首歌詞,是能夠歌唱的詩句,也是《古詩十九首》中使用了第三人稱敘說的形式。


詩的結構看似平直,卻直中有婉,極自然中得虛實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詩境的中心當然是那位樓頭美人,草色柳煙,是她望中所見,但詩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見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遠行的蕩子——代她設想,則自然由遠而近,從園外草色,收束到園內柳煙,更匯聚到一點,園中心那高高樓頭。自然界的青春,為少婦的青春作陪襯;青草碧柳為豔豔紅妝陪襯,美到了極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發的悲聲才分外感人,也隻是讀詩至此,方能進一步悟到,開首那充滿生命活力的草樹,早已抹上了少婦那夢思般的哀愁。這也就是前人常說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後代詩家的詩法分析,形成前後對照,首尾相應的結構。然而詩中那樸茂的情韻,使人不能不感到,詩人並不一定作如此巧妙營構,他,隻是為她設想,以她情思的開展起伏為線索,一一寫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詩歌結構的自然曲折。


  詩的語言並不經奇,隻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疊詞,而且一連用了六個,但是貼切而又生動。青青與鬱鬱,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機暢茂,但青青重在色調,鬱鬱兼重意態,且二者互易不得。柳絲堆煙,方有鬱鬱之感,河邊草色,伸展而去,是難成鬱鬱之態的,而如僅以青青狀柳,亦不足盡其意態。盈盈、皎皎,都是寫美人的風姿,而盈盈重在體態,皎皎重在風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從雲層中步出那般由隱綽到不鮮的感覺,試先後互易一下,必會感到輕重失當。娥娥與纖纖同是寫其容色,而娥娥是大體的讚美,纖纖是細部的刻劃,互易不得。六個疊字無一不切,由外圍而中心,由總體而局部,由朦朧而清晰,烘托刻畫了樓上女盡善盡美的形象,這裏當然有一定的提煉選擇,然而又全是依詩人遠望或者懸想的的過程逐次映現的。也許正是因為順想象的層次自然展開,才更幫助了當時尚屬草創的五言詩人詞匯用得如此貼切,不見雕琢之痕,如憑空營構來位置辭藻,效果未必會如此好。這就是所謂“秀才說家常話”。




作者佚名⠨漢)


亦稱無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於古代或民間、不知由誰創作的文學、音樂作品會以佚名為作者名稱。

Q4:“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在整首詩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麽?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在整首詩中所起的作用是雙關和點題,由看到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對征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