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紮實推進鄉村全麵振興的意見》2月23日對外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部署了三十項重點工作,第四項是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其中明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製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也是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今年文件的第一章節,仍然聚焦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文件要求,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供給保障能力。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麵積單產提升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麵積,主攻單產和品質提升,確保糧食穩產豐產。進一步擴大糧食單產提升工程實施規模,加大高產高效模式集成推廣力度,推進水肥一體化,促進大麵積增產。加力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任務。
2024年,我國糧食生產取得豐碩成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70650萬噸(14130億斤),比上年增加1109萬噸(222億斤)增長1.6%,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在連續九年站穩1.3萬億斤台階的基礎上,首次突破1.4萬億斤,實現高位增產。
在農業再獲豐收的基礎上,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聚焦於單產提升。實現大麵積提高單產,離不開生物育種,離不開種業振興。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是我國種業振興行動正式開展的第五年,種業已駛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因地製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文件要求,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製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是比較豐富的,包括現在的生物育種技術、無人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技術等,這些應用能夠有效改變農業生產發展的狀況,對我們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在解讀文件時作出如上表述。
文件進一步提出,瞄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農業科研資源力量統籌,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發揮“南繁矽穀”等重大農業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快國產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等研發應用,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支持發展,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
在這之前,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已有相關部署,會議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大麵積推廣應用,因地製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金文成表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要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抓好頂層設計,從製度層麵、政策層麵來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製機製,來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同時,要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打造自主創新平台,利用平台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此外,文件要求,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堅持按市場規律辦事,大力發展綠色、特色農產品種養,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深入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培育鄉村新業態。推進鄉村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提升鄉村旅遊特色化、精品化、規範化水平。加快構建農產品和農資現代流通網絡,支持各類主體協同共建供應鏈。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各平台陸續推出助農計劃,農村寄遞物流網絡持續完善,農文旅融合趨勢日益顯著,多方麵推動鄉村特色產業持續發展。
推動機構加大資金投放
在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製方麵,今年的一號文件明確,優先保障農業農村領域一般公共預算投入,強化績效管理激勵約束。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資金投放。支持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鄉村振興債券。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係建設,加強涉農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推廣畜禽活體、農業設施等抵押融資貸款。堅持農村中小銀行支農支小定位,“一省一策”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穩妥有序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健全多層次農業保險體係,支持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嚴厲打擊農村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加強涉農資金項目全過程監管,著力整治騙取套取、截留挪用惠農資金等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塗聖偉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以深化農村改革來促進鄉村的全麵振興”,文件裏提到改革的事項比較多,歸納起來實際上還是在地、錢和人三個關鍵要素上。關於“錢”,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創新鄉村振興的投融資機製”,目的就是要發揮財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然後引導、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入鄉村振興的各個領域。
此外,在土地流轉與農村資源資產方麵,文件明確劃下了紅線。文件提出,不得通過下指標、定任務等方式推動土地流轉。紮實做好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文件明確,探索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幹部到農村占地建房。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權益保護機製。因地製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對集體收入提硬性目標,嚴控集體經營風險和債務。持續深化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管理專項治理。推進新增耕地規範管理和合理利用。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