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條的用法足三裏?艾灸的使用方法?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艾條的用法,以及艾條的用法足三裏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教程是什麽?
- 艾條的用法?
- 艾條具體怎麽用?
- 艾灸條怎麽用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
- 艾條的使用方法艾條如何鑒別
- 艾灸的使用方法
Q1:艾灸條的使用方法教程是什麽?
一、使用工具:艾灸盒、艾條
二、使用步驟如下:
1、打開艾灸盒;
2、將薑片放入愛聚合內固定好;
3、將艾柱固定好;
4、點燃艾柱,豎著點;
5、使艾柱充分燃燒,蓋好艾灸盒;
6、調節出風口;
7、將隔熱墊放入布套;
8、將艾灸盒放入布套中。
9、拉緊拉鏈。
擴展資料:
艾灸注意事項: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鍾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
5、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
6、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
7、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鍾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8、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艾灸條
Q2:艾條的用法?
艾條是艾灸的專用材料,分為無藥艾條和有藥艾條兩種,無藥艾條一般是將艾絨包入桑皮紙或細棉紙上直接卷成,有藥艾條是將處方藥物研成粉末,加入艾絨中,再進行卷製。艾條灸的方法是將艾條點燃一端,對準穴位,火頭與皮膚保持適當距離施灸保持適當距離施灸。
溫和灸:點燃艾條,距離穴位一定距離(一般2厘米左右)施灸,以患者自覺溫熱舒適為度,連續灸10〜15分鍾。
回旋灸:點燃艾條,在穴位上方來回做直線或圓周運動,適用於病變麵積較大的風濕骨痛、四肢麻木、軟組織勞損、皮膚病等。
雀啄灸:像鳥雀啄食一樣,將點燃的艾條在穴位處一上一下,灼痛則提起(上),痛減則複灸(下),此法適用於各種慢性疾病。
實按灸:在施灸部位墊上數層棉布或紙,然後將藥物艾條燃燒的一端,趁熱按到施術部位上,使熱力得以透達深部。一般每次1〜2秒,按10次左右,若艾火熄滅,可再點再按。
注意事項
(1)空腹、飽食、酒後、極度疲勞和一切熱性紅腫疾病者禁止艾灸,以防暈灸。
(2)嬰幼兒、昏迷患者、皮膚潰瘍處、腫瘤晚期、糖尿病、結核病、出血性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感覺障礙、孕婦禁止艾灸。
(3)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靜,大喜、大悲、大怒之後,不宜馬上艾灸。
(4)艾灸後,要精心調養,勿過度操勞。清淡飲食,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以助艾灸療效。
(5)使用灸法調理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
(6)艾灸一般無不良反應,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剛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疲倦、口幹、發熱、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Q3:艾條具體怎麽用?
艾條一般有兩種使用方法,一是手持艾條對著穴位熏,二是搭配艾灸盒使用。
手持艾條對著穴位熏,即是懸灸。懸灸時讓皮膚感覺到溫熱感即可,覺得燙了的時候就讓燃燒端距離皮膚遠一些(不是越燙越好),每艾灸三五分鍾就要刮一下燃燒端的艾灰,防止艾灰落在皮膚上。懸灸的好處是艾灸精準、靈活,不足之處是手持久了手腕容易酸困。
懸灸大椎穴
一般懸灸四肢上的穴位,可以用細一些的艾條,比如直徑1.8或直徑2.0厘米的艾條。如果艾灸腹部或者後背的穴位,可以采用粗一些的艾條,比如直徑三例或直徑四厘米的艾條。
艾條搭配艾灸盒使用,即是器具灸。艾灸器具非常多,機理大同小異。艾灸的時候,如果艾灸盒燙了,用墊布的方法調整溫度。如果使用金屬隨身灸盒,應當注意不要用手碰觸到金屬以免燙傷。器具灸的優勢是艾灸方便,寒濕重的人也適合用大灸盒來灸。
艾灸盒一
隨身灸盒
Q4:艾灸條怎麽用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
1、家庭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2、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3、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Q5:艾條的使用方法艾條如何鑒別
艾條是用棉紙包裹艾絨製成的圓柱形長卷,艾條主要用於艾灸。使用艾條要注意什麽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艾條的使用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艾條的使用方法
將艾條點燃懸灸於治療部位,或者搭配溫灸盒使用,通過艾火的熱和能量的輸入,引起人體“應激反應”來進行肌體自我調節,熏灼經絡,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一般每次艾灸時間約三十分鍾,可依身體感覺調整使用時間。
(1)手持艾條懸灸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懸於施灸部位約3厘米之上即可進行艾灸。
(2)插入艾條法(配合溫灸盒使用)
1、取下溫灸盒塑料上蓋,扭開銅片插孔蓋
2、點燃艾條使其充分燃燒,直接插入並固定好
3、帶上隔熱底座,合上蓋子,直接敷於患處進行艾灸
(3)艾條截段,插艾段法(配合溫灸盒使用)
1、取下上蓋,取出小艾段並點燃
2、將點燃的艾段插到固定艾段的絲上,在夾薑片位置也可配上薑片使用
3、對準上下蓋的卡門銜接點,合上蓋和黑色控溫蓋
4、根據燃燒狀況,旋轉黑色控溫蓋,調節通風,控製溫度
5、卸掉底座的塑料隔熱底盒,將隨身灸裝入絨布套,用鬆緊帶固定係於患處,將非塑料那麵貼於患部溫灸,確保熱力更好傳達。
艾條的功效和作用
艾條的作用
安神助眠,幫助緩解壓力。
祛風散寒、扶正祛邪、溫經通絡。
有助於緩解宮寒、經痛等虛寒疼痛。
保養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
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
功效原理
艾灸施於穴位,通過熱和能量輸入,引起人體“應激反應”,調動經脈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從而疏通髒腑,加速皮膚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艾灸方法簡單,易於操作,適合患者在家中使用,配合醫師治療,以鞏固療效,也適合百姓居家保健。
艾條的鑒別
一。看艾絨的色澤:好的艾絨呈土黃色,夾極少量的綠色,黑色莖稈細小顆粒。而劣質的艾絨呈青色,青黑色,莖稈顆粒很大,很多。
二。聞艾絨的氣味:品質好的艾絨氣味芳香且清淡,不刺鼻,品質差的艾絨味道很濃且刺鼻,更差的艾絨還有黴味。
三。摸摸艾絨的質感:好的艾絨摸起來柔軟細膩,而差的艾絨手感很粗糙。好的艾絨容易抱團,即使把包裝紙撕掉,也不會完全散掉。而差的艾絨把包裝紙一撕掉就會散落。
四。感覺艾條的火:好艾條火力柔和不烈,滲透力強。差的艾條火剛烈,滲透力不強,易有灼痛感。
五。看燃燒速度:比例高的艾條由於艾絨細膩蓬鬆,相對低比例的艾條雜質要少很多很多,所以高比例的艾條燃燒速度比例低的艾條要快。
這點,經常被很多人誤解,認為這艾條燒的速度太快了,不耐用。殊不知,耐燒的艾條效果比不耐燒的艾條效果差不少,我們做艾灸的目的不就是想達到治病,養生的功效嗎。就好比一個純正的棉花團,一個夾雜了石子,沙粒的棉花團。兩個一起燃燒,肯定是純正的棉花團燒的快了。
Q6:艾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是一種中醫的醫療手法,那它的具體操作手法是什麽?又有哪些特點呢?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艾條灸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艾條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個穴位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回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複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麵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鍾,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鍾,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常用家庭溫和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鍾,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經驗: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放在受者**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麵、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裏。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饑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哪些人不適合艾灸療法?
當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證,並不是什麽人都適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時禁灸,皮膚過敏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間不宜艾灸,有熱性病、陰虛陽亢以及邪熱內積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現頭暈、眼花、惡心、心慌出汗、顏麵蒼白等症狀也就是暈灸時,應立即停止施灸,開窗通風。如遇溫度過高有熱燙感,應及時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離,以免灼傷。
關於艾條的用法和艾條的用法足三裏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艾條的用法的詳細內容...
下一篇:斯裏蘭卡部分地區發生暴力事件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