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父親節 | 論如何“養娃”?這些“全職鳥爸”有話說

发帖时间:2025-07-05 07:32:25

父親節 | 論如何“養娃”?這些“全職鳥爸”有話說


作者:張海華

繪圖:張可航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父親節 | 論如何“養娃”?這些“全職鳥爸”有話說

絕大多數的鳥兒,都是鳥爸爸鳥媽媽一起承擔築巢、孵卵、育雛的工作。在孵卵期,通常是一隻親鳥留在巢中,而另一隻則出去覓食或者負責警戒,過段時間就“換班”。

但有的鳥,如水雉、彩鷸等,卻屬於另類:它們實行“一妻多夫”製,即在同一個繁殖季,雌鳥隻負責產卵,產卵後不久就另覓伴侶,與其他雄鳥再次交配並產卵,至於孵卵與養兒育女的工作,則全部都交給鳥爸爸。因此,它們的寶寶是“隻知其父不知其母”的。

今天是父親節,且讓我們看看全職鳥爸爸的辛勞工作吧!

越來越少見的“水鳳凰

顧名思義,水雉就好比是生活在水上的雉雞——盡管事實上它跟雉沒啥關係(它不屬於雉科,而屬於水雉科)。不過,由於這種鳥外形漂亮且確實有點像雞,因此它有個很好聽的雅號——“水鳳凰”。

父親節 | 論如何“養娃”?這些“全職鳥爸”有話說

▲水雉雄鳥

在江南,水雉是夏候鳥,每年春末飛來尋找合適的繁殖地,比如有大片睡蓮或菱角等植物的水域。它的趾爪特別長,能輕步在蓮葉上行走,挑挑揀揀地找食,間或短距離躍飛到新的取食點。軟體動物、昆蟲、浮遊生物和植物的根部、嫩芽、種子等,都在水雉的食品清單上。

水雉的雌鳥與雄鳥長得十分相似,在繁殖期,它們的打扮很搶眼:背上披著深褐色的外套(在陽光下有時還會顯現銅綠光澤),胸腹部羽色更深,反襯得臉部更加潔白、秀氣;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後頸的那一抹鑲著黑邊的金黃,以及纖長的深色尾羽。後來,這個水塘的旁邊建了一家酒店,塘內的芡也被清理幹淨。遊客越來越多,美麗的“水鳳凰”卻再也不見蹤影。就像《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上所說:“(水雉)以往為常見的季候鳥,現因缺少寧靜的棲息生境已相當罕見。”

父親節 | 論如何“養娃”?這些“全職鳥爸”有話說

▲水雉亞成鳥

辛苦的“鳥爸爸”

相對雄鳥來說,水雉的雌鳥體型稍大、尾羽更長,實際上這在野外是很難判斷的。不過,這也暗示著雌鳥似乎更“強勢”,在“婚姻”生活中更具主動性。

夏日,在東錢湖畔的水塘,在芡(一種睡蓮科的大型水生植物)的葉麵上,水雉用少量水草,相當“草率”地築了一個巢。

巢中共有3枚巧克力色的卵。水雉爸爸非常盡責,偶爾用翅膀略微翻動一下卵,然後把3枚卵一起“摟”緊,安放在自己身下。它有時又有點凶:隻要黑水雞、斑魚狗等鳥兒靠近,它就迅速起飛,將那些不識相的鳥兒驅逐得落荒而逃。

遇上風雨天氣,水雉爸爸也會一直靜靜地趴在窩裏,牢牢守護著它的卵。孵卵大約3周後,水雉爸會顯得比原先憔悴了不少。

剛出生的小水雉顯得黑乎乎、濕嗒嗒的,半小時後,兩個小寶寶基本曬幹了羽毛,開始蹣跚學步。

水雉的幼鳥屬於早成鳥。所謂早成鳥,是指雛鳥剛出殼眼睛就能睜開,並且全身有稠密的絨羽,腿足有力,很快就能跟隨親鳥自行覓食。相反,晚成鳥則在出生時眼睛緊閉,全身光溜溜的幾乎沒有羽毛,隻能依靠父母保溫、喂食,比如麻雀、燕子等雀形目鳥類的幼鳥。

大概兩天後,兩隻小水雉已能跟著爸爸走到了離窩很遠的地方,自己覓食。再過了兩天,小水雉的活動範圍更大了。有時,如果有一隻小水雉落在後麵不願意遊過來,水雉爸爸會返回去鼓勵它趕緊下水跟上,這場景真的很感人。

父親節 | 論如何“養娃”?這些“全職鳥爸”有話說

▲水雉幼鳥


彩鷸也是“全職奶爸”

在杭州灣南岸的濕地分布著彩鷸。彩鷸會選擇濕地邊緣一撮較高的草,作為這個簡陋的巢的外在遮蔽物,然後把這叢草的中央稍稍弄平,雌鳥在裏麵產完卵後就走了,此後的一切都托付給了雄鳥。

父親節 | 論如何“養娃”?這些“全職鳥爸”有話說

▲彩鷸雄鳥

大多數雌雄有別的鳥兒,都是雄鳥比雌鳥好看,而彩鷸不一樣,它的雌鳥明顯比雄鳥更為豔麗。彩鷸雌鳥的頭部與胸部均為鮮豔的栗紅色,而雄鳥雖然也很漂亮,但其體色比雌鳥黯淡得多。

彩鷸雄鳥孵卵時的一舉一動都極為小心。由於沒有雌鳥跟它“換班”,因此當它出去覓食或返回巢中時,都躡手躡腳,稍走幾步就停下來觀察一下四周的動靜。它的體色與周邊的植被非常好地融為一體。至於“帶娃”工作,彩鷸爸爸的行為與水雉爸爸幾乎如出一轍。

令人惋惜的是,由於濕地環境的破壞,跟水雉一樣,適合彩鷸棲息的家園顯得日益支離破碎,這種美麗的鳥兒正越來越罕見。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