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種樹事件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青島種樹事件,以及青島種樹事件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Q1:
官方表麵給的解釋是事先的宣傳工作不夠
讓人非常氣憤的是官方在青島早報頭版登出了辱罵市民的大字報具體版麵你可以自己搜 圖片很多大意就是青島市民反對種樹就是自私自利井底之蛙的表現
Q2:
2月2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布消息,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新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這是繼貴州王富玉後,短短三天內,第二位落馬的省部級高官,兩人均是退休後被查。張新起是今年山東首虎,年內第4虎。
張新起自2017年2月開始擔任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之後以該身份外出調研或參加活動。不過自2018年1月以後,媒體上鮮有其報道。
2018年1月底,山東選出新一屆省級人大常委會領導。張新起不在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等領導名單內。由此計算,張新起退休至今已3年有餘。
張新起現年65歲,山東榮成人。早年在家鄉當過知青,後來在煙台一家建築公司工作,逐漸成長為高管。1989年2月由企轉政,任煙台市建委副主任,仕途由此起步。曆任煙台市規劃局局長,萊州市(煙台市代管縣級市)市長,煙台市委常委、萊州市委書記等職。
2001年1月異地調任到山東濰坊,擔任過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市長,濰坊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等職。
2011年12月再次異地調任,任青島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轉年3月正式就任青島市長。2017年2月離開青島,任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任副主任。
一位對青島當地政情比較了解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張新起在青島工作時曾被許多人舉報,後來到省人大任職後都以為是“平安落地”,如今被查令人意外。
花40億種樹引質疑
在青島工作期間,張新起一直有個響亮的標簽——“種樹市長”、“種樹狂魔”,也曾被坊間戲稱為“張種樹”、“青島樹哥”。
剛到青島後不久,張新起就提出要大規模植樹增綠。2012年2月下旬,青島市政府專門為此下發通告,種樹活動還寫進青島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在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張新起提出要建設生態青島,提出建成“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大幹300天,建設連片萬畝林場。
據當時媒體報道,這項植樹增綠行動是史無前例的。2012年3月啟動,投資金額40億,2011年青島地方財政收入為566億元,該工程占青島財政收入7.2%。
“國家森林城市”是國內對城市生態係統的最高指標。2012年青島要種樹1000萬株,其中80%以上的任務要在當年5月底前完成。
然而,史無前例的工程引來了史無前例的爭議。主要表現為:造林工程未公開征求意見;種樹為何掀掉草坪;海邊種樹是否破壞景觀;造林工程是否是形象工程等。
多位青島市民以及在青島工作多年的人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都表示對當年種樹行動印象深刻。
其中一位市民說,張新起種樹有三個特點:“高、大、密”。他選擇的樹又高又大,而且種植密度高,有的兩樹間隔不足一米。更魔幻的是,有的樹種到岩石上,有的樹種到高架橋下。就連人行道上的樹也比較密。
當時青島本地人戲稱,張新起要把青島打造成“大高密”。高密隸屬於山東濰坊,因是名人莫言的故鄉而廣為人知。在當時青島人眼中,高密“很土”。
另一位市民說,當時青島海邊也種滿了樹,樹不容易活,都打上營養液“就像人掛吊瓶似的”。種的樹還把海邊海岸線給擋住了。
還有一位市民說,當時她記得青島匯泉廣場的草皮都被挖走改種樹,這是“毀草種樹”。“毀草種樹”在當時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
張新起因此被稱為“種樹市長”,甚至有民眾喊出“青島不是市長一個人的,是全青島人的”。他在濰坊、萊州等地的工作經曆也被網友扒出,稱其對綠化“情有獨鍾”。
時至今日,青島市政府官網上仍有當時諸多民眾質疑的留言。如有民眾留言稱,種樹能改善民生嗎?希望新一屆政府不要搞形象工程,將栽樹的幹勁用在發展經濟上。
不過青島官方當時對上述質疑都一一給予了回應。最後這場種樹風波以青島官方致歉並承諾整改結束。後來張新起還專門調研整改情況,他說盡管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但要真誠對待市民、網友、輿論對綠化工作提出的意見建議。
張新起還表示繼續做好整改,並請記者轉達對網友的真誠謝意,以後還要加強監督,使園林幹部隊伍成為“綠色鐵軍”,廉政上不能出問題,避免出現“樹長起來、人倒下去”的現象。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彭新林采訪時表示,張新起盲目種樹,搞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不僅造成政府財力和社會資源浪費,而且助長弄虛作假、形式主義的不良風氣,汙染地方政治生態,最終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
彭新林認為,究其原因:一是官員政績觀、發展觀扭曲,意圖憑借這些“閃亮的政績”作為“進步”的資本;二是“形象工程”往往規模巨大、造價不菲、投入資金和資源多,存在巨大的腐敗空間。概言之,在這些官員看來,搞“形象工程”可以“一舉兩得”,政治和經濟利益雙豐收。
就在種樹風波期間,青島一家報紙在頭版上痛斥稱,青島人“自滿自足、自私自利、自怨自棄、自說自話”。這話被認為是當時市政府對青島市民喊話,從而引發眾怒。
隨後,該報紙回應稱,頭版頭題是青島市黨政考察團考察歸來後的總結,是對青島市領導幹部提出的具體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張新起之前,曾擔任過青島市長、市委書記的杜世成熱衷種草,不惜對大樹“痛下殺手”。
受到行政警告處分
在青島工作期間,張新起因特別重大事故被記過警告。
2013年11月22日,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中石化旗下分公司一輸油管道原油泄漏發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億元。
事故發生後,相關機構部門及時成立調查組,查明事故經過及損失情況。官方認定,青島市、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及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不深入不細致,管道保護、規劃、市政、安監等部門履行職責不力,事故風險研判失誤。
青島市政府被責成向山東省政府作出深刻檢查,張新起受到(副省級)行政警告處分。後來張新起也說,“這是一場深刻的血的教訓”。
當時也有媒體質疑,在長達7個多小時的時間裏,企業乃至地方政府似乎隻忙於處置漏油,未看到疏散民眾的預警。作為市長,張新起在處置突發事件上存在明顯失當。
此外,張新起也多次回應社會熱點問題。2015年國慶節期間,有一遊客在青島吃海鮮,結賬發現一隻蝦價格高達38元。
張新起後來表示,依法嚴厲打擊和查處各類擾亂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權益、影響城市形象的違法違規行為。
曾在比賽場館遭遇噓聲
如今翻看張新起的過往言論,“兩麵人”的形象甚為清晰。
在濰坊工作期間,時任市長張新起推行市長公開電話。據當時濰坊媒體介紹,該電話開通一年時間,群眾滿意率98.9%。
對此,張新起說“百姓之事大如天。群眾打熱線電話是對政府的信任,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把群眾拒之門外。市長熱線,要辦成群眾的知心熱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0年7月初和9月底,濰坊市政府原副市長邢培彬與濰坊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王樹華雙雙落馬。上述兩人都曾是張新起的直接下屬。
有關邢培彬的相關通報提到,邢培彬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索取、收受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在反腐方麵,張新起多次表態稱,堅定不移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對青島當地政壇比較了解的一位人士說,張新起在青島時還曾遭遇過噓聲事件。青島某體育館內曾舉辦過一場羽毛球比賽。張新起與某位領導一起入場為運動員頒獎。
當主持人介紹某位領導時,現場掌聲一片。當介紹張新起時,現場響起一片噓聲。工作人員把音響調到最大,但還不能將噓聲完全掩蓋,現場情景頗為尷尬。
該人士進一步介紹稱,當初張新起從濰坊到青島後,曾遭青島本地官員或明或暗的抵製。當時青島有的官員存在優越感,認為“濰坊來的官員比較土”,他在青島工作並不順。
而對於張新起落馬,該人士稱青島當地一直都有傳言,稱張新起家人涉及園林、市政工程方麵的腐敗。但後來張新起到省人大工作,很多人就此以為其已“平安落地”。
中國廉政法製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廉政法治中心主任魏昌東表示,媒體關注甚多的“種樹市長”的傳聞可能與張新起的落馬關聯性不大。官員腐敗犯罪和瀆職犯罪才可能是直接原因。
魏昌東說,如果因腐敗被查,那麽張新起個人存在貪汙犯罪行為。如果是瀆職被查,具體到本案中,張新起可能涉及到濫用職權,並造成國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損失的問題。
Q3:
2012年2月27日,青島市政府下發《關於在全市開展植樹增綠大行動的通告》,確定集中開展大規模的植樹增綠活動,與此同時,"植樹增綠"工程還寫在了青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裏,並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兩天後,青島市召開大幹300天市容環境整治行動動員大會,市委書記李群、時任代市長張新起參加會議並提出要求。
3月,青島植樹增綠行動首先在前海一線推進,隨後青島本地論壇相繼出現不滿聲音,網友就東海路交通擁堵、選址失當、過度密植、遮擋海景等問題發帖質疑,3月下旬,當地媒體介入報道,針對網友的上述質疑,青島市園林局局長楊湧幾次接受媒體采訪做出回應,並稱將盡快公示綠化整治方案。"我以為解釋得很清楚了,現在看還是說少了,說得不夠,關鍵是網絡上互動不夠。"5月4日,楊湧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海一線種樹造成的"誤會"埋下了爆發的種子。
3月29日,青島本地有著30多年曆史的匯泉廣場北草坪被鏟除,施工現場出現不少"定位"的木樁,"毀草種樹"的傳聞在市民間流傳。作為青島市民放風箏的主要場地,匯泉廣場的施工觸動了更多當地網民的敏感神經,眾多網友在論壇裏上傳草坪被鏟前後的對比圖片,稱自己的美好回憶被鏟除,質疑聲浪迅速升溫,並開始擴散至更具傳播力的微博等處。
進入4月,"毀草種樹"的質疑仍在發酵,但未引起官方注意。4月4日,知名青島網友"作業本"在其微博上發布了一組青島各地區綠化前後對比的圖片,稱植樹活動是"毀草坪毀綠植種大樹",引來近2萬網友圍觀,至此,有著超過260萬粉絲的"作業本"正式加入質疑行列,並將該話題推向全國範圍。"同事的孩子在美國都聽說了這事,打電話回來問青島怎麽了。"青島市園林局辦公室主任孫華將微博的傳播比喻為原子彈裂變,"爆發性太強了"。楊湧對此則連說"沒想到","這是典型的誤解,但我們應對不及時,沒想到換草坪能鬧出這麽大的風波來,我們犯了官僚主義,當時認為新草皮種上去以後大家就知道了,風波也就完了,這樣的事情以前沒有遇到過,也說明我們的政治敏銳性不夠。"
孫華至今仍認為園林局對匯泉廣場草坪被鏟一事回應還算及時,"當天晚上我們就發出了消息,澄清種樹傳言,表示將換新草皮"。然而,"毀草種樹"已經引發廣泛關注,匯泉廣場被鏟後的黃土照片在網絡盛傳。與此同時,網友開始將批評的矛頭指向曾在萊州、濰坊等地傾力植樹的現任青島市長張新起,"種樹狂人"、"種樹市長"的稱呼不脛而走。
園林局的回應沒能打消網民的疑慮,而植樹工程3月啟動,5月底前就要完成今年1000萬株植樹任務中的80%以上,更多網友開始集中質疑種樹行動"沒有經過科學論證,也不是目前最急需的",雖然在接下來的幾天,當地媒體陸續發布消息,說明"植樹增綠"行動,並公布中標企業,間接回應網友質疑,但在井噴的質疑聲浪中,零星的官方聲音顯得極其微弱。
根據計劃,4月份是青島春季植樹月,將集中開展大規模的植樹活動,高峰時有超過3000名工人在青島市區種樹,市園林局的所有領導也被要求深入一線,分段負責,保證種樹進度。與此同時,一場轟轟烈烈的"隨手拍"青島種樹的行動在網上展開,青島市民開始將種樹活動置於顯微鏡下,"橋下種樹"、"毀草種樹"、"海邊種樹"、"岩石上種樹"等一係列有違常識的種樹照片輪番刺激網民,在遲遲不見官方回應的情況下,他們喊出"讓你們認個錯就那麽難?"並用"地球人都製止不了青島種樹"來表達對官方無動於衷的無奈和憤怒。
楊湧表示,種樹風波前期,有些網友"不懷好意","這些惡搞的、攻擊領導的人不值得一提,我不和他們對話,有那個時間還不如種棵樹去。"但他也坦承和市民溝通不主動,"當時大家都在工地上,總覺得先幹起來再說,但後來有人推波助瀾,網民情緒激昂,再說已經有些無力了。"
4月23日,備受爭議的青島史上耗資最大的"植樹增綠"事件有了新進展,青島市城市園林局對媒體表示,該工程已進入"實質性"整改階段。
此前4月19日,這項被質疑花費40億元打造"國家森林城市"的"運動式造林"終於得到了官方回應:青島市副市長王建祥在與網民的在線交流中就工作不足進行道歉,並承諾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
在線交流中,青島網民向副市長拋出了全方位的犀利問題,從質疑工程規劃的論證程序、樹種的選擇、公開聽證的欠缺,到擔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甚至有網友直言:青島不是市長一個人的,青島是屬於全青島人民的,此次植樹惹起市民的反彈和不滿,便是忽視民眾的結果。
Q4:
真的,現在樹多的連蚊子都飛不過去,我們都笑稱是搭建了密實的防蚊網
Q5:
MC沙洲,著名青島籍說唱音樂人。早期作品《逛棧橋》以青島話說唱形式發布後,迅速紅遍青島。大街小巷處處都播放著這首具有濃厚青島味道的歌曲。其專輯發布後,在青島市的銷量更是超越了同時間發布專輯的周傑倫。 此後,沙洲一直致力於推動青島話說唱在國內的地位,同時關注社會事件的MC沙洲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抓住社會事件,以獨特的角度進行抨擊。2012年,《白挖了》《自說自話》就應當時青島種樹風波發布。2013年年底黃島管線爆炸,沙洲更是抓住了青島某報紙頭版大做文章。用兩個小時時間完成一首《搶海參》,與其禦用MV導演趙俊傑一同製作了一首簡易MV,在不到48小時的時間內即獲得了30萬的點擊率。
Q6:
說起海歸回國創業,現在不是什麽新鮮事了,但在山東省即墨市有一個從英國學成歸來的碩士,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工作和優越的生活回國。但他回來做的事卻挺不一般,到農村包下800畝荒地,種起了樹,養起了鵝。
海歸碩士放棄高薪 回國養鵝
今年29歲的劉曉,2014年畢業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是一名景觀設計學碩士。畢業前他曾到英國皇家園林設計師協會實習工作,一年下來劉曉得到了五十多萬的報酬,在英國有了自己的房子和汽車。他的未來本可以像父母設計的那樣,輕鬆、優越。在國外與朋友聊天時,他經常能聽到朋友們抱怨國內的汙染嚴重,說要留在英國不打算再回國了,這讓劉曉感觸很深,“因為我當時本身是做這個,後來我就想,我能修複了別人的,我為什麽不能修複自己的。國家現在汙染這麽嚴重。我出來好多年,國家培養我,你說是我滿足了個人需求掙到了錢。我說我要回國隻要做的好,國家也不會虧待我啊,我為什麽不回家做。”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決定,劉曉放棄了留在英國工作的機會,不顧父母的反對,選擇了回國,來到了鄉下。2014年底,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劉曉,通過土地流轉,租賃下了這塊位於即墨市龍泉街道梁家屯村的800畝荒地,他想要做一個實驗,建一個修複生態平衡的樣板,投入大、耗時久,至少10年才有可能盈利,大家都認為他瘋了。
劉曉買來了10萬棵櫸樹樹苗和拖拉機等農用工具,為了省錢,他不舍得雇傭工人,僅憑說明書,劉曉學會了開拖拉機種植樹木,挖坑、澆水、埋土,這些活差不多全靠他一個人完成。
作為一個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劉曉平時連拖拉機的模樣都很少見,更別說駕駛了,這期間出現過很多意外,劉曉告訴記者,“我當時開著拖拉機就耕這片地的時候,耕這片地的時候,就不小心,有一片塌方處,就那拖拉機就咕嚕咕嚕咕嚕,突然就翻滾下去了,然後就從這條溝裏昏迷了1個多小時。”
樹種好了,但一個新的問題卻擺在了劉曉的麵前。為了不汙染環境,又能清除雜草,在反複思考後劉曉選擇了養鵝,“鵝是隻吃草的東西,百分之九十九的東西全部都是草,所以我現在養的鵝,基本上就是樹下長草,然後鵝就吃掉草,鵝糞還田,他那個鵝糞因為都是草嘛,所以它可以極大的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2015年5月,劉曉買來3100隻小鵝幼苗開始養殖。由於劉曉對於養殖行業不是很懂,鵝苗一批批死去,他既心疼又著急。在弄清了小鵝死亡的原因之後,劉曉每晚都會到鵝社裏通宵值守。
關於青島種樹事件和青島種樹事件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青島種樹事件的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