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瑞東(1851―1917),名樹勳,字文侯,號瑞東,別號煙霞逸士,慷慨大方,人稱“小孟嚐君”。清直隸武清縣城東後街(今天津市武清區城關鎮東街)人。李瑞東恭拜武林名師,交英傑俠士,得內外家武功之精義,終將所學所悟衍化生新,創李式太極拳。
李瑞東祖籍山西,明永樂年伴隨人口大遷徙輾轉而定居在武清城裏。李氏得益晉商的盛興,諳熟中草藥材生意,時有“草藥李家”之稱。明隆慶年興建武清磚城後,李家生意愈加紅火。萬曆年後,李氏立家號“濟生堂”,在武清城開辦藥材、藥鋪、瓷貨和糧行等,其“濟生糧行”進駐山東和通州立分號。李家漸成一方富甲,擇城內東後街興宅(即李瑞東故居),置土地北囊通州永樂店一帶,名貫京南,通商達官,曾掛禦封“雙千頃”牌。“濟生堂”為李家享譽三百餘年盛傳堂(商)號。李氏三代為官。晚清至民初,李瑞東之父李小蓮尚供職武清縣暑,人稱“雜客李”。
李瑞東5歲隨塾師誦經,7歲從師“大刀孫”開蒙武學。李瑞東2歲被縣城關帝廟道長舉薦城東三裏東馬房關帝廟韓道長習少林。同治年間,河北饒陽武俠李老遂來東馬房傳戳腳翻子,韓道長再薦李瑞東向李老遂學戳腳。
對李瑞東一生影響最大者當是王蘭亭。王認為李瑞東幼師文武,性命雙修;讀經誦史,禪佛參道;恭師篤武,博學廣識,定將成為“弘揚吾門之垂範者”。王相繼攜李瑞東向嶽青山(嶽飛後裔)、董海川(一說尹福)和嵩山少林寺海川高僧(有說慧海或龍禪)等或舉薦從師,或締結為友,得以廣納名家武學精髓於一身,最後拜在甘淡然門下。在眾多武術名家的點撥、教誨下,李瑞東逐漸成長為一代武術大師。
蘭亭遁入空門前,留給李瑞東一信,囑他十年後再閱。十年後李拆閱此信,見是一幅《武當山境圖》,是王留予他的約見圖,但卻發現這幅藏匿於木箱底層的約見圖已被蟲蝕不堪,難以辨識。李瑞東和同在王府負責文案的司新三(天津人)決定赴武當山尋蹤王蘭亭。二人在山上尋覓數日,終未見王的影子。李派前輩介紹,李瑞東赴武當山尋蹤王蘭亭不止一次,亦均未果。
王蘭亭匿跡後,端郡王載漪(�親王次子)從師李瑞東。載漪早師楊祿禪,楊年事趨高,王蘭亭代授。載漪出生鹹豐六年(1856),時已34歲。李家珍藏眾多拜師帖,載漪之帖最為精致,折合三疊,內記生辰八字和所習- 等。
光緒二十年(1894),宮廷在頤和園正殿為慈禧六十壽辰舉行盛大慶典。載漪攜其師李瑞東和李的大弟子李進修赴現場助興表演。李瑞東演練一套輔助拳術後,施展輕功絕技,忽見他以“白鶴展翅”――飛身躍上頤和園大殿頂梁,並身輕如燕地穿行於殿梁間行拱手禮……慈禧看得出神脫口喝彩道:“真乃神鷹也!”此便是社會流傳李瑞東得賜“神鷹”的由來。李進修表演“少林八式”時,確見腳下青磚爆裂,同樣贏得喝彩。大內出了“神鷹鼻子”和“鐵腳”李,京城盛傳。經載漪力薦和多個王爺推舉,李瑞東入宮並很快擢任四品帶刀侍衛兼武術教官。
1901年,慈溪從西安返回北京,途中,慈禧迫於八國聯軍的淫威,下旨“肅剿”,支持抗擊聯軍的載漪被押往新疆。不久,李瑞東被迫離開宮中,隱姓埋名於京城東直門、北新橋和黃米胡同一帶,後回武清城家中。
李瑞東回武清家中,一方麵潛心創編拳法,一方麵接待眾多社會名流和武林豪俠的來訪。這一時期,李瑞東最為憂慮的是民眾對國家意識的淡漠和民族精神的頹廢;這一時期是李瑞東思想和人格走向獨立與成熟的重要時期。
清宣統二年(1910),迎著辛亥革命的曙光,李瑞東胸懷“凝聚民心,以武強國”之民族大義來津創辦“武德會”,時遇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員葉雲表和馬鳳圖等人在津開展活動。李瑞東創辦以團結凝聚和振奮民心為宗旨的“武德會”與葉雲表、馬鳳圖等人的主張“不謀而合”。時“武德會”設在河北勸業會公園(今中山公園)。葉雲表、馬鳳圖等考慮到“武德會”創會宗旨雖好,但在號召力上存在局限性。為廣泛吸納和團結武林俠士和社會英才,發揮更大影響,他們將“天津武德會”改名為“中華武術會”,並聯合聯合形意門李存義、八卦門張兆東等武術大家共同籌建。
“中華武士會”的“北方三傑”具有鮮明的民族主義立場,從骨子裏彰顯出的是中華兒女寧折不屈的品質和豪俠尚武精神,為普及中國武術、增強人民體質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同年(公元1851年)出生的名人:
餘棟臣 (1851~1912) 清反洋教起義領袖 重慶市大足區

邵作舟 (1851~1898) 晚清績溪三奇士之一 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

侯寶齋 (1851~1911)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

方旭 (1851~1936) 清末民初學者 安徽省安慶桐城

孟士仁 (1851~1924)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 + 更多公元185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7年)去世的名人:
沈石友 (1858~1917) 江蘇省蘇州常熟

金國治 (1883~1917) 湖南省懷化市沅陵

馬洪統 (1834~1917)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

沈汝瑾 (1858~1917) 江蘇省蘇州常熟

惲毓鼎 (1862~1917) 惲氏五毓 北京市大興區

葉昌熾 (1849~1917) 蘇州三才子 浙江省紹興 + 更多公元1917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