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和諾德公布其下一代減肥藥最新試驗結果後 股價下跌5.4%
942025-07-04 16:05:05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清西陵在哪,以及清十二帝主要葬在什麽省的兩處地方俗稱清東陵和清西陵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清西陵位於河北易縣城西15千米處,距北京120多千米,是清代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規模宏大、體係完整的古代帝王後妃陵墓群之一。
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曆經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後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後,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
建築麵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1000多間,石雕刻和石建築100多座,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群。
清西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裏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裏。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圍群巒疊嶂,樹茂林密,風景極佳。
麵積達800餘平方公裏。這裏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古鬆林,數以萬計的古鬆、古柏把這一帶裝點得清秀蔥鬱,古樸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氣勢磅礴。
中文名稱
清西陵
外文名稱
Qing Xiling
行政區類別
河北省保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電話區號
0312
曆史沿革
始建於雍正
清西陵
八年(1730年),曆經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餘緒延至民國年間。
雍正八年(1730年)選此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皇帝覽奏後十分高興,也認為這裏“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於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曆經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後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後,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築麵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1000多間,石雕刻和石建築100多座,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群。
清西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陵寢規模
清西陵有規模宏大、體係完整的古建築群,是一處環境幽雅、
清西陵景觀
風景秀麗的遊覽勝地。在方圓200華裏、麵積800平方公裏的陵區內,有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古鬆林。從建陵開始,清王朝就在永寧山下、易水河畔、陵寢內外,栽植了數以萬計的鬆樹,這裏有古鬆1.5萬株,青鬆幼柏20餘萬株,陵區內鬆柏蔥鬱,山清水秀,14座陵寢掩映在鬆林之中,若隱若現,儼然一幅絢麗的山水畫。
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氣勢磅礴。每座陵寢嚴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製度,皇帝陵、皇後陵、王爺陵均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公主、阿哥園寢均為綠色琉璃瓦蓋頂,這些不同的建築形製,展現出不同的景觀和風格。
清西陵風光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寢,帝陵4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慶皇
清西陵地圖
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緒皇帝);後陵3座:泰東陵、昌西陵、慕東陵;妃陵3座,其他陵寢4座(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葬有4個皇帝、9個皇後、56個妃嬪以及王公、公主等70多人。
清東陵:河北省唐山市遵化西北30公裏處 。
清東陵,西距北京市區125公裏,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係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遺產。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西陵鎮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此外還有3座後陵,以及若幹座公主、妃子園寢。
一、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麵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裏,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裏。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二、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裏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裏,占地80平方公裏。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係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清東陵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曆時247年,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陵區南北長12.5公裏、寬20公裏,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後、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皇帝:孝陵(順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慕陵(道光)、定陵(鹹豐)。
三、清西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各莊西15公裏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裏。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
擴展資料: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
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曆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後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複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西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東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清朝皇帝的陵墓群有三處 : 北陵、東陵和西陵 。 清朝從 1644 年入關 , 到 1911 年被推翻 , 統治全國 267 年 , 共有十個皇帝 , 除宣統溥儀未建陵外 , 九個皇帝分別葬在東、西二陵。
清西陵位於保定市易縣梁各莊西 , 是一片丘陵地 , 周圍群巒 迭嶂 , 樹茂林密 , 風景極佳。東有 2300 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 , 西望雄偉的紫荊關 , 北枕高聳挺拔的永寧山,南抵滔滔東流的易水河。
西陵有帝陵四座 : 泰陵、昌陵、慕陵、崇陵。後陵三座 : 泰東陵、昌西陵、慕東陵。妃陵三座 : 泰妃陵、昌妃陵、崇妃陵。此外 , 還 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一共 14 座 , 共葬有四個皇 帝、九個皇後、五十六個妃娛以及王公、公主等七十六人。
西陵周邊近二百裏 , 外圍原有紅、青、白三層界樁 , 每層之間 相距十裏 , 界樁以外還有官山 , 都不許老百姓涉足。為了加強陵區的管理 , 設立了一套機構 , 皇帝任命泰寧鎮總兵兼西陵總管大 臣 , 統管西陵並委派輔國公、鎮國公兩個王公 , 設置東府、西府 , 作為皇室的代表 , 專門負責守陵。
西陵建築麵積達五萬多平方米 , 宮殿千餘間 , 石建築和石雕百餘座 , 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建築群 , 整個建築群。反映出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發展的高度水平和優秀的民族風格 , 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創造才能 , 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瑰寶。
1961 年 , 國務院公布清西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陵泰陵是雍正 ( 胤禛 ) 的陵墓 , 附葬一個皇後和一個皇貴妃 , 建 於 1730 年一 1737 年。
泰陵在西陵各帝陵中 , 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進入陵區前的 第一個建築物 , 是一路五孔石橋 , 橋北有蘭座高大的石牌坊 , 都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式。坊北是大紅門 , 這是陵區的正門 , 兩通 “ 官 員人等到此下馬 ” 的下馬碑分立兩側 , 接著是五裏長的神道 , 磚石墁地 , 鬆林夾道 , 神道上也有一係列建築。具服殿是皇帝或其它主祭人更衣的地方 , 稍北 , 是大碑樓 , 高 30 米 , 重簷歇山頂 , 黃琉璃瓦 , 內豎兩通聖德神功碑。碑樓四角外 , 矗立四座漢白玉雕成的華表 , 前行數十米 , 又是一座七孔石拱橋 , 過橋後 , 有望柱和石像生五對排列在兩旁 , 形象逼真 , 刀法細膩。再往北有一座小 山 , 叫蜘蛛山 , 作為影壁。繞過此山 , 便是龍鳳門 , 四壁三門 , 遠處隆恩門在望 , 近處有一座小碑亭 , 三座三孔石橋並排跨在馬槽溝 上。橋北是寬闊的海堤 , 東側為神廚座、井亭 , 是存放供品和製備祭品的地方。東、西朝房和東、西護班房分立在隆恩門外兩側。隆恩門麵闊五間 , 三門 , 單簷歇山頂。門內東西兩側 , 各有焚吊爐一 座 , 稍北是東、西配殿 , 東配殿原是放祝版的地方 , 西配殿為喇嘛念經的地方。隆恩殿是主體建築 , 麵闊五間 , 進深三間 , 重簷歇山黃琉璃瓦頂 , 殿內有三個暖閣。這個大殿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地 方。隆恩殿後麵是三座門 , 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 , 明樓中有墓碑。從明樓有馬道通寶城 , 寶城上麵是寶頂 , 下麵是地宮。
1735 年 , 雍正暴死 ,1737 年 3 月 , 雍正和已死的孝敬憲皇後、敦肅皇貴妃合葬進地宮。乾隆的生母孝聖憲皇後那時還未死 , 所以在泰陵東側又建了一座泰東陵 , 並給皇貴妃等 21 個妃 子建了泰妃園寢 。
昌陵昌陵是清嘉慶皇帝的陵墓。嘉慶名顒琰 , 在位二十五年 , 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六十 年 (1795 年 ) 九月 , 乾隆傳位給他 , 並為他在泰陵西南選 好陵址 。 昌陵於 1803 年建 成 , 其規模與泰陵不相上下 , 其寶城比泰陵的還要高大。隆恩殿內用花斑石墁地 , 光 滑耀眼 , 好似滿堂寶石。
1803 年昌陵建成後 , 先葬進孝淑睿皇後 ,1821 年 3 月才葬 進嘉慶 , 地宮封閉 , 所以嘉慶另一個孝和睿皇後死後 , 葬在昌陵西三裏的昌西陵。另建有昌妃園寢 , 葬有嘉慶的恭順皇貴妃等 17 個妃子。
慕陵慕陵是清道光皇帝的陵墓 , 在泰陵西約十裏 , 建於 1832- 1836 年。道光名旻寧 , 是嘉慶的第二子 , 曾被封為智親王 ,嘉慶立他為嗣 , 在位三十年。
道光即位後不久 , 在東陵寶華峪建陵 , 並葬入孝穆皇 後 , 次年發現地宮浸水 , 道光大怒 , 追查責任 , 並將陵墓拆隆恩殿除 ,1832 年 , 道光親自選定慕陵陵址 , 並命名為龍泉嶺 , 當年動工。慕陵的隆恩殿別具一格 , 整個建築滿飾楠木雕刻 , 不僅藻井的每一個小方格內雕龍 , 而且梁枋、雀替等也不施彩繪 , 全是楠 木雕成的遊龍和蟠龍 , 造成 “萬龍聚會 , 龍口噴香 ” 的氣勢。
慕陵的規模雖比泰陵、昌陵小也沒有大碑亭、石像生、明樓 , 但工程質量之堅固 , 則超過泰、昌二陵。
慕陵東半裏有慕東陵 , 這裏原是妃園寢 , 後來因葬入孝靜皇後而擴建成慕東陵 。
崇陵崇陵是清光緒皇帝的陵墓 , 在泰陵的東麵十裏 , 是我國現存帝陵中最後的一座 , 建於 1909 年。 1911 年清朝被推翻 , 崇陵尚未建成 , 由遜清皇室繼續修建 , 至 1915 年完工。崇陵葬有光緒皇帝和孝定景皇後。
光緒在位期間未營建陵墓 , 死後才在金龍峪建這座陵 , 範圍、 規模都較小 , 沒有大碑亭、石像生 等 , 但排水係統較完善 , 明樓前和 三座門前有禦帶河 , 月牙城內有 泄水孔 , 宮殿基部都有五尺寬泛水。
崇陵東有崇妃園寢 , 大殿的後麵墓園中葬有瑾妃和珍妃。
1995 年 , 末代皇帝溥儀 ( 宣統皇帝 ) 的骨灰也葬人清西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千米,周界約100千米,麵積達800餘平方千米。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4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此外還有3座後陵以及若幹座公主、妃子園寢。
清西陵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氣勢磅礴。
關於清西陵在哪和清十二帝主要葬在什麽省的兩處地方俗稱清東陵和清西陵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清西陵在哪的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