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潮汕男,五年前我也不支持潮汕女說潮汕重男輕女類似的話,但是畢業後接觸的人多了,發現這個現象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不是空穴來風,而且越是貧困的地區越嚴重越是貧窮的家庭越嚴重有一次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一個朋友家裏,她家揭陽那邊一個村村裏麵,家庭條件一般。
她吃完飯主動洗碗,拖地,做家務,然後他弟弟在客廳完電腦遊戲,完全不知道要幫忙然後我幫她做家務的時候她一直抓住掃把不讓,懂事得讓人心疼,當看到我熟練的掃地動作之後,她驚訝得不行,在她印象中,好像家務就是要女孩子來做,男孩子不能做的樣子
然後我到家後告訴了我家姐,我姐姐高興的誇我懂事,並且給買了個新的掃把 再客觀的說一下潮汕大環境下的一些普遍的觀點吧潮汕分家的時候,一般是分男不分女,這個是潮汕人幾乎所有人的做法(隻不過也有其他地區也是這個樣子的)。
返回來講,潮汕贍養父母的義務也是全在男人身上,女人基本上嫁人之後給父母錢就是看心意了,不強製性所以怎麽說呢,各有好壞吧,曆史遺留問題很難一下子就改變過來,隻能靠一個人一個人慢慢的發現,然後再慢慢的自我改變,再去影響到更多的人。
也不建議大家地圖炮,個別潮汕人不能代表整個潮汕,反過來也是一樣,潮汕的地圖炮不是覆蓋到每一個潮汕人理性對待,客觀分析,才能越來越接近本質更:關於重男輕女,我也是做了一次思考,究竟達到什麽程度就是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的字麵上意思就是重視男生,輕視女生,因為在傳統觀念裏麵父母是要由兒子贍養,而且傳宗接代普遍也是指代自己的男性,所以隻要是中國人,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是會偏向男孩子多一些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電影叫《。
唐山大地震》,電影一開始有這麽幾個鏡頭,元妮老公買了一個電扇,姐姐和弟弟拿回了家打開之後方達說的是先讓我吹,而姐姐把元妮拉了過來說:先讓媽吹,媽做飯熱然後又提到了吃西紅柿,姐姐吃,弟弟也要,媽媽讓姐姐讓給弟弟,答應姐姐明天會買,然而姐姐說 每次都說明天買,騙人。
電影開頭便從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刻畫了母親“重男輕女”的形象,她總是把好吃的好穿的先給弟弟看到這裏,我便感同身受,為方登感到憤憤不平果然,在被壓在同一塊板下的兩姐弟之中,母親選擇了先救弟弟地震時候媽媽的選擇,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偏心的集中爆發了,也讓觀眾徹底看清了:就算姐姐處處都比弟弟懂事,是個好姐姐好女兒,可在媽媽心裏還是弟弟更重要。
危難時刻需要二選一的時候,姐姐還是會被拋棄的那一個救弟弟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弟弟是男孩子,所以哪怕他淘氣不聽話不努力不上進也得保住他而姐姐呢,再努力再懂事也不管用,一句弟弟是男孩就能直接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電影中的元妮的行為是重男輕女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按評論區的邏輯,這是典型的重男輕女的作風西紅柿給弟弟不給姐姐,地震選擇救弟弟放棄姐姐,我們三言兩語就能把過程描述出來,一兩句話就能給元妮打上重男輕女的標簽但是實際情況真的如同我們描述的那麽簡單嗎?答案可能在下方的電影片段就可以得到。
救姐姐還是救弟弟,你會怎麽選擇沒有人心是不偏的,打娘胎就長偏了,誰都一樣,總會有自己更青睞的人事物像電影中的元妮,她也是偏心的,很明顯的偏向弟弟,但偏弟弟就等於不愛姐姐嗎?我覺得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